2024年11月22日
微信

讲座|崇拜学讲座三:中世纪崇拜的堕落与宗教改革对正确崇拜的再认识

作者: 石伊泉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4年11月21日 09:26 |

作为基督徒,我们有必要通过理解敬拜的实质、反观人类在敬拜上帝过程中的行为,分辨怎样的敬拜是否合上帝心意。以人类崇拜历史为镜,将帮助我们进入更加合乎真理的敬拜。

日前,一位来自神学院专门从事崇拜学研究的刘教授通过讲座的方式,为大家剖析了基督信仰的“崇拜学”。
以下内容为其中第三部分:中世纪崇拜的堕落及在宗教改革中对正确崇拜的再认识。

一、中世纪:崇拜神学的黑暗期与崇拜的变质

刘教授向听众首先介绍了中世纪的信仰崇拜,她说:“真正的变革始于基督教成为国教,罗马政府提供礼拜场所是礼拜变革的开端。由于许多的崇拜场所是由过去异教神庙改造而成,里面放置了各种神秘物品。当时强调神秘的崇拜形式,祭司又重新捡起了中介的角色。最终,崇拜退回到旧约中区分神圣与世俗的祭司崇拜神学。”

“人们又回到了‘向上帝奉献什么’的需要上,淡化了耶稣为我们牺牲,人与上帝和好的观念。因此,外在的敬拜仪式改善了,但从里面看,对神秘的强调、洗礼神学的破坏和对圣餐的改变,实质是将崇拜推入到黑暗期。”

她说到当崇拜堕落的情况:“圣餐本是独特的仪式,是对耶稣作为完美祭物的纪念,是对祂作为的重现。圣餐也是基督徒不再需要献祭的重申,是一种融入生活的敬拜确认。然而,当时的人却觉得弥撒才是和解祭,做得越多越好,变得迷信,失去了真正的崇拜。”

二、宗教改革:重新确认对崇拜的四点共识

正是因为中世纪教会对于崇拜失去了很多正确的认识,因此随后而来的宗教改革对崇拜进行很多更新和恢复。随后,刘教授讲解了宗教改革家们对正确崇拜形成的四点共识。

1.反对以人为中保, 三个唯独

“天主教认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,祂在受苦。因此,教会教导人们必须为自己的救赎做出贡献,比如做弥撒。又比如通过向玛利亚祷告,通过死去的圣徒或活着的神父告藉以寻求、交换救赎的恩典。”
面对这样的情形,宗教改革家们虽在敬拜形式上略有分歧,但刘教授说:“他们对正确的敬拜观点总体是一致的。他们认为没有人能靠自己的功劳接近上帝,除了通过耶稣。”

“这就确立了我们熟悉的‘三个唯独’——唯独借着基督,唯独凭着信心,唯独靠着恩典。”

2.追求理解的礼拜

“宗教改革者对正确敬拜形成的第二点共识——追求理解的敬拜。”刘教授继续谈到,“这也算是人文主义给教会的礼物,在当时具有革命性。于是,他们开始着力去改革各种难理解的仪式(比如弥撒)。首先做的就是把拉丁语改成可理解的母语,同时圣经的翻译工作也开展起来。”

“古登堡的印刷术可谓起到很大的作用,圣经能被印刷,就加速了各种语言圣经的扩散和流传。”

“另外,宗教改革家还强调人类必须得到‘圣灵帮助’才能实现完全理解。他们在礼拜、读经前要祈求圣灵同在。”

3.以圣经为标准的礼拜神学

刘教授说:“过去,神职人员说什么,就怎么做。但现在正确的信仰要放在首位,‘让信仰塑造敬拜的行为’。重拾真正的信仰,就要以圣经为标准。因此宗教改革家们提出了另外一个唯独——唯独圣经。”

4.强调生活的礼拜神学

“强调回归初代教会。人不是靠着自己的功劳得救,通过对上帝做的表达感恩就是敬拜。敬拜单单是为上帝,不是为人,于是宗教改革者们再次提出了‘唯独上帝的荣耀’。”

刘教授最后说,“‘除了耶稣基督,不需要任何其他献祭,唯独基督的献祭使我们得到了彻底的、一劳永逸的救赎’。我们现在献上真正的敬拜就是我们的生命。”

图片来源(Image Credit)Ismael Paramo via unsplash.com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